由此揣度,国资对产业上下游的影响和把控都将日渐加大,其可能对未来的产业版图产生深远影响。
尽管赛维因此可获3700万美元补偿,但协议中止意味着赛维在欧洲市场的重挫已然开始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一位研究员说。
启动于2009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,将在近期追加项目规模,启动第二批示范工程。一场光伏救赎运动正在上演,但能否力挽狂澜,让国内举步维艰的光伏行业走出阴霾呢?双反打压今年11月8日,对国内光伏企业来说,是个冰冻的日子。因此,欧美市场对中国光伏企业实行双反限制,国内光伏行业将面临巨大损失。除上述金太阳第二批示范工程外,包括无电地区电力建设、新能源城市等一系列光伏工程即将启动,预计投资额度将高达700亿元。这是强制提高企业技术质量的有力保障,通过推行强制认证和检测制度,可以减少出口企业数量,提高企业准入门槛。
就在欧盟、美国、印度对华光伏高举双反大棒,国内光伏业一片惨淡之际,一些地方政府终于忍不住出手了,力图救赎处于生死边缘的光伏企业。这一天,中国光伏企业接连收到来自欧美市场的两个噩耗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两年以后,国内市场能够支撑光伏产业发展。
不管是为名还是图利,总得有动力来驱动。在这种情况下,国内补贴不能到位,很多企业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死亡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未来全球经济将向制造业回归,美国不能接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被中国抢占。光伏发电与电网的传统经营模式是相冲突的。
曾经的光伏巨头尚德、赛维LDK等深陷经营危机,濒临破产,而这只是光伏产业的冰山一角。大部分光伏老板不希望整合,也不希望政府施以援手。
但是,一个产业要真正地成长和壮大,就一定要被市场接纳。但是中西部情况不同,电价相对较低。2008年至今,金融危机、欧债危机的影响深远,全球经济步入下行通道,导致依靠政府支持的光伏产业失去资金支持,尤其是中国光伏产品销售的还以欧美市场为主,生存就更加困难。在这个新兴产业里,国有资本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,如何与民营资本和谐共处?严大洲: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,现在确实存在有的企业两种资本相互争夺的现象。
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压是有预谋的。同时,美国又将原材料以低价输入国内市场,以打压国内刚刚兴起的多晶硅产业。现在整个产业发展难,主要难在整体经济形势下滑。其中,江西省新余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江西恒瑞40%股权。
光伏是清洁能源里最有前景的。严大洲:任其自由发展的话,美国的目的就得逞了。
当前处在行业发展低潮期,国有企业的后劲比较大,可以收购,但收购不是兼并,而是拯救,要在民营资本愿意的情况下去做。目前应该是光伏产业突破国内应用的好时机。
政府支持不可或缺 李强强:在行业形势不好的时候,政府应该出面整合,推动产业洗牌。电网公司已经出了支持光伏分布式发电上网的政策,我想至少应该有一些示范,甚至大量的示范。美国通过各种手段,把中国核心企业打倒。这是为什么?中国光伏产业在2007年第一次超过美国和欧洲国家,成为世界老大。这给分布式供电提供了理论支持。中国的电网非常大,受到攻击的时候就非常脆弱。
李强强:你建议先从哪方面破解并网难题?严大洲:从新能源产业发展角度来讲,这是一个长期使命,是国家战略。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小、数量多,调控困难,管理成本高,再加上地方电网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,操作上确实存在困难,但这不能阻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,中国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。
但有学者认为,这将是另一个国进民退的例子。李强强:从体制或者产业成熟度来看,实现分布式发电是否会是一场持久战?你认为什么时候能够实现,几年还是几十年?严大洲:几年,我觉得太晚,最好几个月就能实现。
有些事情是必须尽的义务,比如说,规定电网公司卖出的,10度电中必须有2度或者1度电来自新能源发电,将其与电网公司上下员工的考核挂钩。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是这样做的,与美国、德国比较,中国政府对多晶硅和光伏生产的补贴是最少的。
因为政府帮助的也只是特定对象,规模非常有限,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不公平、干扰市场的东西。李强强:你认为光伏产业是市场驱动型产业还是政策驱动型产业?严大洲:任何一个产业尤其新产业的发展一般都离不开政策支持。两者兼而有之,阶段不同。据我了解,电网接收新能源电的困难只在于利益分配,并不是技术问题。
9月,国家能源局接连发布《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》和《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》。好消息是,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光伏产业发展。
有资金实力的人或企业可以自己建电站,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。前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说,欧洲的经济恢复大概要5年时间。
所以,这是美国的国家战略。这种情况下,微网、局部网就变得很重要。
因为这个阶段人们还没有看清趋势,很多新技术需要突破,投资需要冒风险,所以需要政府扶持。于是,市场化打压随即而来,动用财政政策、税收等手段,包括最近的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。硅是地球上除氧之外最丰富的元素,经过提纯以后,很容易成为制造光伏产品的原料,废料没有任何污染,产品寿命还很长。两年前,光伏企业还是政府和投资者眼中的宠儿。
毕竟光伏产业还是有前景的,很多企业只是由于财务状况难以为继。如今,它们有些却成为了等待政府救助的对象。
启动国内市场应该是光伏产业最有效的自救方式,这也是政府和企业的共识。你判断国内市场开发的时间和节奏会是什么样的情况?什么时候能支撑起产业发展?严大洲:从产业内部来讲,越快越好。
不过,这也让业内人士担心,光伏产业或将是另一个国进民退的例子,前景堪忧。国内市场是关键 李强强:从光伏产业开始发展到现在,并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。
留言0